如果一家公司對本單位的財務賬戶管理不規范,如:公司賬戶是財務人員的個人賬戶,財務人員可以自行操作單位賬戶等,在防范意識不強的情況下,財務人員極容易被一種新型詐騙方式所蒙蔽,讓公司遭受損失,目前這類案例已不在少數。
如何防范針對財務人員的詐騙,讓企業管好錢袋子,警方整理了五類針對財務人員、可能“掏空”企業錢袋子的電信詐騙 “高危漏洞”:
高危漏洞一:冒充行政執法機關、銀行機構部門詐騙
常見手段:詐騙分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社保局、財政局、稅務局等行政執法部門或銀行機構,以涉嫌案件、退費退稅或異常刷卡消費為名,要求受害人根據提示操作銀行賬戶,將受害人賬戶內的錢款轉走。
案例:某公司財會人員小王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刑偵支隊”的民警,說正在協助北京警方辦理一樁洗錢案,小王的銀行卡涉案,需要配合調查。小王一聽認為是“銀行卡涉案”詐騙,根本不相信,直接將對方罵了一頓。對方撂下一句話:“你不配合也罷,等會叫北京警方給你直接打電話。” 果然,電話掛斷后不久,一個開頭顯示“086010”的北京號碼打通了小王的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公安機關的,并準確報出了小王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此時,小王有點慌了神。對方接著說小王涉嫌一起特大洗錢案,并且案件已移交最高檢察院,隨后檢方也將跟她聯系。“北京警察”說完,一名自稱“北京最高檢察院”的“檢察官”就打來電話,讓小王去找了一個安全的酒店開房,并把一張附有小王名字和照片的“通緝令”通過郵箱發給了她,表示該“通緝令”還沒最終簽發,只要配合調查,將公司賬戶的錢轉到一個指定賬戶,調查機關核實排除嫌疑后,幾分鐘內就將錢打回原賬戶,通緝令即可撤銷。小王為了洗清嫌疑,就按照“檢察官”的要求將公司賬戶上的51萬元巨款轉到了指定賬戶,之后就再也聯系不上那名“檢察官”,才發現被騙了。
高危漏洞二:盜用聊天軟件賬號詐騙
常見手段:詐騙分子利用木馬等電腦病毒竊取QQ、微信等網絡聊天軟件的賬號和密碼,然后替換并偽裝成聊天軟件中的好友向被盜號人,或者通過聊天軟件向其中的好友借錢或要求匯款,騙取他人的錢款。
案例:某公司的財會人員上班時接到公司財務主管發來的QQ消息,要求速匯48萬元到指定賬戶。這名財會人員沒敢怠慢,未經電話核實就馬上從公司的賬戶上打出了48萬元。后來,這名財會人員在公司遇到財務主管,提起匯錢一事,對方卻一無所知。原來,財務主管的QQ被盜,騙子用他的QQ號向財會人員“發號施令”,將錢騙走。
高危漏洞三:網銀升級詐騙
常見手段:詐騙分子發送短信或打電話稱銀行卡網銀要升級,并提供釣魚網站的網址作為網銀升級地址以竊取網銀賬號、密碼,或者讓受害人攜帶銀行卡前往柜員機按提示操作,最終達到將銀行卡內錢款轉走的目的。
案例:某公司財務人員徐女士手機接到一條短信:稱單位的中國銀行網銀要升級,需登陸www.9665***.C0M的網站進行相關操作。當時徐女士正忙于處理其它工作,也沒多想。第二天上午又想起此事,便通知同事按短信提示操作升級。徐女士同事登陸短信中的網站后,按網站提示二次輸入網銀賬號、密碼和動態口令,完成了所謂的網銀升級。兩天后,徐女士在查詢公司賬戶時,才發現網銀升級時,100萬元被劃走。原來所謂的升級網站是一個詐騙釣魚網站,犯罪分子竊取了升級時兩次輸入的網銀賬號、密碼和動態口令,在遠程實施劃賬并取現。
高危漏洞四:低價機票、網絡購物詐騙
常見手段:詐騙分子通過制作釣魚網站或虛假網站,發布低價購物、購票信息,然后在受害人網上支付過程中竊取網銀賬號、密碼,或者在受害人撥打網站上的聯系電話后引導受害人操作銀行卡將卡內錢款轉走。
案例:某公司經理準備出差,要求財務人員購買機票。財務人員在互聯網上搜索“特價機票”時,發現一個 “特價機票訂購網站”,網站上提供的機票十分優惠,于是就撥打了上面顯示的訂票電話。對方接線人員稱“網站正在升級,暫時無法操作”,要求財務人員將購票款轉入一個人賬戶,并詢問財務人員“公司賬戶余額是多少”,得知該余額有40多萬元。隨后,網站工作人員邀請財務人員在其網站的指定位置輸入“驗證碼”進行“驗票”。財務人員按其要求,在“驗證碼”對話框內輸入了“401818”,沒想到此時網上銀行竟立即彈出了“轉賬成功”的提示。這時財務人員才感到不對勁,但對方一再承諾款項“馬上就會轉回來”,但最終這40多萬元還是一去不復返了。
高危漏洞五:匯款短信詐騙
常見手段:詐騙分子通過群發“請匯款至××××××××(銀行賬號)”的短信,詐騙那些恰巧需要向他人轉賬的受害人將錢款轉至詐騙賬戶上。
案例:某公司的財務人員盧某給一客戶打去電話,讓對方盡快將賬號通過短信發過來,以便及時將44萬元貨款匯給對方。隨后不久,盧某便乘車前往銀行準備匯款。在去銀行的途中,盧某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短信內容十分簡單,上寫著“請匯款至賬號××××××××”。盧某一看,雖然發短信的手機號碼不熟悉,但她覺得這應該是客戶發來的短信,于是匆忙趕到銀行,未進一步核實就毫不猶豫地將44萬元款匯入了短信中的賬號。當盧某回到公司撥打客戶電話確認時才發現自己上了短信詐騙的當。
警方提醒:
各企業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要隨意將公司資金存在財務人員名下,并且要牢記防詐騙“三個凡是”:
1. 凡是自稱行政、執法部門(例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社保局、財政局、稅務局)來電要求轉賬、匯款的都涉嫌詐騙;
2. 凡是未經認證的網站發布購物、購票信息的都涉嫌詐騙;
3. 凡是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要求轉賬、匯款至陌生人銀行賬號的都涉嫌詐騙。
如有發現詐騙行為應及時撥打110報警。
湖北捷順達投資實業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